您当前的位置: 西游汽车网 > 商业 > 逛金种子酒文化博物馆,品一段历史佳话

逛金种子酒文化博物馆,品一段历史佳话

发布日期:2022-04-06

  在金种子酒文化博物馆三楼,有一座复刻的古建筑十分显眼,尤其是高悬的“六一堂”匾额,让人一眼就能想到北宋大家——“六一居士”欧阳修。作为欧公钟情的退休养老之地,民淳物美、土厚水甘的颍州(今阜阳)与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。无论是六一堂前的颍州西湖,亦或是醉美世人的颍酒,皆见证了一段历史佳话。

云图片

  熙宁四年(1071)六月十七日,蔡州知州欧阳修接到批准以太子少师、观文殿学士致仕的敕告,正式解官,实现了他多年的退休愿望。七月四日,筑第于颍、酷爱颍酒的欧公从蔡州回到颍州,居住在颍州西湖之畔的“六一堂”。

  这时,苏轼本在京城任职,因对王安石变法有不同意见,又遭侍御史谢景温诬陷,外任杭州通判。七月,苏轼携带家人乘船离京赴任,先到陈州与时任陈州州学教授的弟弟苏辙一家欢聚70多天。之后,苏辙送哥哥来到颍州,兄弟二人一同看望致仕后的恩师欧阳修。

  说欧阳修是苏轼、苏辙兄弟的恩师,不是因为苏轼兄弟在欧公门下学习过,而是因为在嘉祐二年(1057)的礼部考试时,欧阳修是主考官,苏轼苏辙兄弟同科进士及第,双双金榜题名。那一年,苏轼22岁,苏辙19岁。据史书记载,欧阳修阅卷时读到苏轼的文章,大喜曰:“后来文章当在此。”预言,未来的文坛领袖必将属于此人,原想点其为状元,但那时考卷是密封的,欧阳修觉得试卷的文风与他的得意门生曾巩相似,担心点了自己的门生为状元,受人议论,于是点了个第二,后知是苏轼的卷子,非常后悔。

  隋唐以后实行科举考试,贡举进士称主考官为座主或座师。金榜题名之后,主考官与新科进士就有了师生之谊。欧阳修与苏轼兄弟既有师生关系,又有知遇之恩。此次科举考试结束之后,苏轼循例向恩师呈递了《谢欧阳内翰书》,文章见解不凡。欧阳修赞不绝口,致梅尧臣书云:“读轼书,不觉汗出。快哉!快哉!老夫当避此人,放出一头地。可喜!可喜!”这个故事也是成语“出人头地”的由来。欧公作为伯乐识拔人才的眼光和宽广胸怀,历来为世人所称赞。

  退休后的欧阳修对苏轼一家和苏辙做客颍州,自然非常高兴。苏轼和欧公年龄相差三十岁,两代文宗在颍州西湖欢会,在颍州二十多天,这是颍州历史上的一件大事。

  时值九月,暑热已退,他们兴致勃勃地游览颍州西湖,饮酒赋诗。苏辙作了《陪欧阳少师永叔宴颍州西湖》诗,苏轼作的《陪欧阳公宴西湖》记述了欢宴的情景:“谓公方壮须似雪,谓公已老光浮颊。朅来湖上饮美酒,醉后剧谈犹激烈。湖边草木新着霜,芙蓉晚菊争煌煌。插花起舞为公寿,公言百岁如风狂……。”

云图片

  这是在颍州西湖之上的一次宴会,诗中形象地描写了欧阳修,“谓公方壮须似雪,谓公已老光浮颊”。由于苏轼兄弟的到来,退休的欧阳修异常高兴,谈起话来依然滔滔不绝,慷慨激昂。苏轼还在头上插起了鲜花,跳起了舞蹈,为老师祝寿、助兴。时值晚秋,寒霜虽已降临,但西湖上的芙蓉菊花争相绽放,师生有着叙不尽的情,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。

  苏轼晚年回忆颍州西湖宴会上的恩师形象是“我怀汝阴六一老,眉宇秀发如春峦。羽衣鹤氅古仙伯,岌岌两柱扶霜纨。至今画像作此服,凛如退之加渥丹”。欧公穿的是羽衣鹤氅,俨然一身道服,像一个成仙的老人。

  聚会期间,欧阳修还拿出珍藏的月石砚屏,称“小版一石,中有月形,石色紫而月白,月中有树森森然,其文黑而枝叶老劲”,说此紫石屏是“古所未有”的奇物,让苏轼兄弟二人赋诗。苏轼作了《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》,这是一首名诗,清代汪师韩《苏诗选评笺释》说:“此诗‘独画峨眉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’一句十六言,从古诗人所无也。”,苏辙也遵命作了《欧阳公所蓄石屏》诗。

  这次颍州欢会,是苏轼兄弟与老师最愉快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聚会,他们师生在颍州欢聚了二十多天。同时,这也是苏轼与老师的最后一次见面。次年闰七月,欧阳修就去世了。这是欧阳修与苏轼兄弟留下的一段与颍州,与西湖有关的文坛佳话。

  斯人已逝,佳话犹存。如今漫步颍州西湖,无边风月依旧绽放古韵风华,那流传下来的颍酒如今已化成柔和醇美的金种子酒,亦不知醉倒了多少南来北往客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