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西游汽车网 > 汽车 > 改革“加量不加价” 车险市场重拳纠偏

改革“加量不加价” 车险市场重拳纠偏

发布日期:2020-08-10

  7月初,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《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,提高交强险责任限额至20万元,并拓展和优化商业险保障服务,同时下调附加费用率,提升赔付率。时隔不到一个月,中国银保监会又下发了《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意见的通知》,可谓是接二连三重拳纠偏车险市场。

  由于当前车险市场的高定价、高手续费、服务争议等问题突出,所以监管部门将“降价、增保、提质”作为这次改革的阶段性目标。有关负责人表示,改革实施后,短期内对于消费者可以做到“三个基本”: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;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;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。对于这次力度空前的车险综合改革,市场各参与主体有何看法,又将如何应对?

【监管部门】

  中国银保监会财险部副主任 尹江鳌

  截至6月末,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3.6亿辆,可以说,车险是一个广泛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险种。而本次改革的最大特点是目标明晰,即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,其他目标比如建立市场化机制、业务的增长、规范市场和产品、提升效益等都要服从于这一目标。

  从以前车险改革的经验来看,往往面临目标多重,且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冲突的问题,但本次改革抓住了主要矛盾,目标聚焦,有取有舍,为破解多年待解的难题创造了条件。

  具体来看,第一是价格更低,基准纯风险保费下降,消费者实际的签单保费也将明显下降,又优化了交强险的系数,对消费者更加有利;第二是保障更多,交强险限额提升,降价的同时保障范围扩展,责任险提升限额,车损险增加产品责任,可以说“加量不加价”;第三是服务更好,包括删除容易引发争议的条款、推行电子保单等;第四是机制更灵活,备案制让各参与主体有更多话语权,探索新能源车险和里程保险等差异性产品和网络电销等渠道,给企业创新留出了足够空间。

  【保险公司】

  平安产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孙建平

  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,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%下调为25%,规范了车险市场的秩序;更快速全面地提升了车险企业的风险筛查能力、运营效率和理赔服务能力,从而提升了客户体验。

  具体来说,第一从车主的角度看,本次改革深入贯彻了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理念,紧紧围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标,确实服务于民生;第二从车险产品的角度看,全面系统地解决了一些多年存在的痼疾,有效地保障了车险业的高质量发展。包括交强险和商业险同步改革,重新测算纯风险保费,下调基准保费,完善商业车险的条款内容和市场化机制的形成等;第三从渠道角度看,鼓励线上渠道发展,消费者购买车险更加方便;规范了中介渠道的经营,中介费用更加透明,让客户明白消费,认同感也会显著提升;第四从服务的角度看,丰富了商业车险的产品,包括支持行业制定包括代送检、道路救援、代驾服务、安全检测等车险增值服务的示范条款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车险保障服务。

  中国大地保险总裁 陈勇

  本次车险改革在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基调下,下调附加费用率,将更加有效地减少车险市场的手续费乱象,同时也倒逼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,不断创新,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。在监管政策方面,我建议,多维度审视各公司的费率方案,考虑到中小保险公司在固定成本上与大公司的差异,对中小公司的目标成本给予一定时间的宽容;同时在政策落地后,希望能更加严格地监管市场费率,坚决遏制市场的高费用情况。

  对各主体公司来说,一方面要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和对车险经营重要性的认识,认真梳理各项费用的成本,制定和实施各项费用的严格管控措施;另一方面,要积极开展直销业务,以客户为中心,进一步拉近与客户的距离,加强客户综合经营水平。

  华泰财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丛雪松

  本次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,行业处于一个普遍亏损的阶段,好在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,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引导并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。特别是在费用端,主要还是排在行业前三位的保险头部企业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,控制行业成本不要快速上涨。

  与此同时,更多让利于消费者意味着,三年之内行业的市场费用会有大幅下降,粗略预测会在600亿~800亿元,这对于整个车险市场而言是个不小的数目,因此监管部门在积极推进转型的过程中,也要注意平稳过渡。

  【中介渠道】

  上海广汇德太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杰军

  本次车险改革重在让利于民。不过其中提出,合理下调附加费用率,引导行业将商业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%下调为25%,对于车险中间渠道——汽车经销商来说,影响巨大。经销商将面临车险保费总规模下降和佣金收入下降的双重影响。简单测算一下,每年车险佣金收入将会直接减少10%。

  我有两个建议,一是车损险主险增加7个附加险,包含机动车全车盗抢、玻璃单独破碎、自燃、发动机涉水、不计免赔率、指定修理厂、无法找到第三方,保费充足度将有所下降,风险成本增加,建议在新车出单折扣上对风险成本的增加有所反馈。第二,车商渠道的业务质量是最好的,保费规模也比较大,建议保险公司给予经销商渠道差异化的手续费。

  广汇也在积极应对,一是提供专业化的车险售前、售中和售后服务,充分挖掘客户需求,提升新车首保率和保有客户的续保率,提升车险的总保费规模;二是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,通过非车险业务的佣金收入,弥补车险佣金下降的损失,围绕人和车开发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多层次的保险产品,如轮胎保障、车上人员意外险、事故车维修补偿、健康险和寿险等。

  【维修企业】

  某大型汽车维修连锁企业负责人

  本次车险改革以人民利益为核心,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,这一点值得肯定。但从维修企业的角度来说,政策对经销商体系有利,却没太考虑到第三方维修企业的处境。文件中指出,引导行业将示范产品的车损险主险条款在现有保险责任基础上,增加机动车全车盗抢、玻璃单独破碎、自燃、发动机涉水、不计免赔率、指定修理厂、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等7个方面的保险责任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车险保障服务。

  指定维修厂,意味着很多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以厂家为背景的4S店维修体系,这对于好不容易才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民营维修企业很不利。而在监管部门主导的听证会上,多听取大型保险企业的声音,维修企业的反馈很难有通道。事实上,国家政策明确指出汽车售后环节反垄断,鼓励创业创新,推动汽车服务走进千家万户,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这一领域,我认为就应该对第三方维修企业给予一定的保护。

  【消费者】

 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主任 张德志

  《征求意见稿》将交强险总责任限额从12.2万元提高到20万元;提升商车险责任限额,支持行业将示范产品商业三责险责任限额从5万~500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~1000万元档次等内容,无疑将使消费者直接受益,提升了车险的保障水平。

  事实上,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车险的过程中,比较关注自身的知情权、选择权、公平交易权、人格权中的安宁权和对个人隐私的保护。比如,车险中的全损全险概念是否如消费者所理解,保险公司有必要做出解释;一旦出险理赔服务是否及时有效;保险合同格式是否清晰明了;保单合同等文件推送是否数字化更加便捷等。

  特别针对本次改革,社会上有一些声音认为,强者恒强,中小保险公司将受到很大打击。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希望在整体保障的情况下,各类保险公司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,大保险公司提供主流服务,小保险公司提供个性化服务,在整体改革的红利之下各显其能,使消费者成为最大受益者。

  ►记者观察

  别让力度空前沦为止步不前

  用“力度空前”来形容新一轮车险综改并不为过,随之而来的则是业界对于改革难度的忧虑。从各个细节看,本轮车险改革确实已迈入深水区,可以预见实施的过程会遇到巨大挑战。而改革面临的最大难题则在于如何让各个层面都满意,让改革推进得更为顺畅和彻底。

  每一次全面性的车险改革一定会出现阵痛,这在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已多次验证,而承保的微利和承保市场的亏损靠投资收益弥补,从过去我国车险市场的多年实践来看也是常态,且备受诟病。因此,无论是改革的方向、执行的手段,还是待解的顽疾,其实早在业内人士的预料之中,早晚都会到来的阵痛或许并非想象中那么难以承受,重要的是行业上下要有迎难而上、坚定不移推动综改的决心。

  对于包括大小车险公司、中介渠道和维修企业在内的众多车险行业参与者来说,本轮改革无疑是一场大考。能否在这场生死考验中获得生机甚至活得更好,考验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智慧和内功。行业需要认识到,若想解决车险市场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,市场化无疑是最佳选择,但也不能只依靠市场化。监管部门要在这一过程中把握好方向和节奏,在持续释放的巨大压力之下,给予从业者一定的喘息机会;行业协会要全力配合改革的推进,引导从业者学会自律;大型保险公司则要起到带头作用,对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深入思考、寻找应对之策,而不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钻空子,阻碍改革的落地。